陈三立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吏部主事,未就职。父陈宝箴任湖北按察使,三立居武昌,曾三次来庐山,并欲购地卜居于此。光绪十八年(1892)春夏间,应易顺鼎之邀,与梁鼎芬游庐山南麓,过青玉峡、三峡桥。光绪十九年四月,应易顺鼎复邀陈三立等游庐山,同行者范锤、罗运崃。光绪二十年二月,三立再次与陈炽偕游庐山。后助其父陈宝箴在长沙推行新法。慈禧政变,父子同被革职,居南昌西山崝庐,后移居金陵。民国后,移居上海、杭州, 1929年来庐山牯岭,初居柏树路宅,次年移居松门别墅。期间作有《匡庐山居诗》。1933年移居北平。“七·七事”时,愤而拒药绝食而逝。其诗上窥杜甫、李商隐,以韩愈、黄山谷为骨。郑孝胥序以为“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不仅隶于江西社里也”。杨声昭云:“散原生平孤芳自赏,不屑驰逐时誉,而领袖诗坛,名实并茂。”(《读散原诗笔记》)吴宗慈在《庐山志·历代诗存》陈三立简介说:“际兹世风板荡,俗学浇漓,幸硕果仅存,皤然一老,为群流仰止,不独为吾乡青献之光,其高躅灵襟,亦镇自与名山同垂不朽也。”有《散原精舍诗集》《续集》《别集》《补编》。
近代·陈三立·《浔阳江上别李二兵备之官高州余亦自兹寻庐山因为长歌》① 白日照渡头,一片柳条色。 澹荡伴行人,将携忘主客。 飙轮呼吸踔千里,电掣河山风掠耳。 暮辞汉树月明中,朝看庐阜云端里。 浔阳城郭参差是,万叠岩峦相向起。 披衣四顾天地寒,但有愁心满江水。 故人循良今第一,领郡武昌声籍籍。 腹中韬铃未概施,境外讴歌已元匹。 政成七载谒天子,映照九衢佩金紫。 平明便殿立召入,前席垂询在尺咫。 是时寰宇初和戎,东南又火袄神宫②。 群黎那识怀柔意,健吏稍翘搏击功。 君念折冲关治忽,惨澹经营抒胸臆。 对罢屡颔圣人颐,似许小臣能戆直。 归来须央明诏下,移巡岭峤施行马。 回眸觚棱梦欲飞,重辞蔀屋泪如泻。 走也交君拟昆弟,置酒谬论天下事。 击撤畴为士稚才,领缨空负终童志。 坐对中流回素襟,长波卷雪连春阴。 沾来鹦鹉洲边雨,听罢琵琶亭畔砧。 嗟君苍茫东入海,膻腥窟穴分明在。 斩鲸驱鳄欲何朝,带牛佩犊更谁待? 余亦拂袖寻名山,日夕望君霄汉间。 休论仕隐殊喧寂,万里精魂知往还。
【注释】 ①浔阳江,在九江市,代指九江城。李二兵备:李有菜,江西萍乡人。光绪十一年(1885)任武昌知府,光绪十八年任广东高廉使。其妻为陈三立继妻俞明诗的堂姐。 ②袄神宫:指基督教、天主教堂。此句言东南发生群烧教堂教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