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庐山之家网 首页 > 庐山导游 > 庐山旅游攻略 > 正文
搜索

冬季庐山十大赏雪景点

时间:2010年12月21日 作者:庐山之家网 来源:冰雪庐山 点击数: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是座地垒式断块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 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是中国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
   
   庐山风光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牯岭镇是庐山上一座奇特的山城,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游览中心。

    庐山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为庐山第一高峰。铁船峰,海拔950米,危崖耸立,似一艘巨舰,伟岸壮观。王家坡双瀑,飞瀑成双,势若二龙倚天,喷珠泻玉。三叠泉,既分为三叠,又呵成一气,落差达155米,风飘日映,千姿百态。

仙人洞

    沿锦绣谷小道西行约500米即可到达仙人洞。洞系自然风化天生石洞,高6米,宽12米,深14米。洞顶为参差如手指的岩石覆盖,形似佛手,故又名“佛手岩”;洞外石上“佛手岩”三字乃南宋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所刻。洞中有清泉自洞顶石缝流出,名“一淌泉”。泉下有池,围以石栏。因泉水甘冽,千年不涸,被人称为“洞天玉液”。泉边“山高水滴千年不断,石上清泉万石长流”一联正是其写照。至清代,佛手岩才成为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洞中央有座石雕纯阳殿,内置吕洞宾塑像。洞右边的“太上老君殿”则是道教始祖李聃的殿堂。据史书记载,吕洞宾确有其人,他“曾拜浔阳(今九江)令”,原名李琼。战乱中,由于四子皆亡,仅存夫妇二人,故改称“吕”,住在山中,乃名“岩”。夫妇在洞中修炼时相敬如宾,后人遂称其为“吕洞宾”。现存“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的吕仙塑像和神龛是70年代后重新修建的。

    由仙人洞左侧拾级前行,松杉挺拔,并列两旁。前一圆门,门外三尺处即是悬崖。岩壁间一石凌空突起,形如蟾蜍,名“蟾蜍石”。石隙缝中,一劲松插石而生,是为“石松”。锦绣谷中云雾腾起时,石松飘忽隐现,如临仙境。石上“纵览云飞”、“豁然贯通”等镌刻,出于名人之手,有画龙点睛之妙。立于石上,似入云层之中,如离石而飞起。

    仙人洞北一小路,与锦绣谷小道相接,两旁尽是悬崖与竹林,名“仙路”。循“仙路”前行,可欣赏路旁悬崖上诸多摩岩石刻,著名者有“竹林寺”、“云海”、“天在山中”、“同舟共济”等。路边贴近壑谷一段有“访仙亭”、“游仙石”诸胜,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访恩人周颠仙之地。其中,游仙石为一突兀巨石,丹崖悬空,在此纵览锦绣谷全景,气势极其壮阔。

五老峰

    庐山东南,距牯岭街10余公里处,有五座山峰相连,南面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支,上顶苍穹,下压鄱湖,削壁千仞,绵延数里,俯视城廓川原,历历在目;远观则洪湖遥山,相错如绣,这便是庐山著名的五老峰。如从山麓海会寺仰望群峰,似五位老人并坐,故有此名。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五老蜂,那就会发现它们几个峰峦,或像乘风飘逸的诗仙,或像雄心未已的暮年壮士,或像豪情奔放的学者,或像阅尽沧桑的老僧入定,或像垂钓鄱阳湖的鹤发渔翁。而且,五峰中,峰峰有景,各有特色,气象万千。清晨,从鄱阳湖正面仰视五老峰,在绚丽朝霞的映照下,铁壁染翠,丹崖流金,犹如簇簇芙蓉,在云霞之中怒放。如果登临绝顶,朝下府视,却另有一番景象:那波涛千顷的鄱阳湖,恰似奔来眼底纵横驰骋的峰壑,顿生五色烟云。对此奇观幻景,历代文人无不为之倾倒,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览五老峰之后,不禁发出赞叹:“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峰顶有“日近云低”、“俯视大千”等石刻。五老峰前又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船峰、凌云峰和旗竿峰。

天桥

    花径湖以下,两崖拱峙、峭石堆砌,恰似断桥,故名。传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战败后率领兵士逃上庐山。慌不择路,独骑至此,面临陡壁绝壑,后有追兵,前无进路,他即仰天长叹“天绝我也”。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刹那间,金光闪耀,一条金龙从天而降,化作虹桥横跨悬崖两端,形成一桥,朱元璋绝处逢生,立即扬鞭跃马而过。待陈友谅尾追至桥头,却龙飞桥断,只好鸣金收兵。

    天桥之奇,尚不全在桥本身。桥临绝谷,绝谷之内,多峭壁峰壑,层层刻剥,如堆如砌,蔚为奇观。或如雄狮长啸,或似猛虎跃间,或如捷猿攀登,或若仙翁盘坐。如遇云海自谷底涌起,银浪翻滚,真似蓬莱仙桥。待云雾飞上桥面,游人只需轻轻拂扫,便又飘然而去。

三叠泉

    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瀑布分三叠,各异其趣,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有趣的是,历史上,三叠泉曾长期未被发现,隐居在它上源屏风叠的李白和在它下游白鹿洞讲学的朱熹都不知咫尺之地有此胜境。直到南宋,三叠泉才被人发现,渐渐赢得庐山第一景观的美誉。自此往后,各代诗家名流皆竞相前来观赏,并留下诸多名篇佳作。

    立于泉下盘石向上仰观,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经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立于“观瀑亭”可又俯视三叠。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座落在五老峰南10多千米处,山峰至此汇成环状,别具一种格局。靠北的称后屏山,向西的称左翼山,朝南的称卓尔山。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一股清泉从凌云峰来,经左翼山与卓尔山交会处流出,这就是著名的贯逍溪。溪水由西向东,迂回流至白鹿洞前,穿过东面的峡口,注入鄱阳湖中。白鹿洞本无洞,因山石环天然气似洞形,故名之为洞。

    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青时隐居求学之地。李渤养有一头白鹿自娱,白鹿十分驯服,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

    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各处学校毁坏,到庐山隐居、避难的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交流心得。南唐昇元年间,在此处“建学置田”,正式称之为“庐山国学”,任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

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乃改称为白鹿洞书院,从此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称。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今日白鹿洞书院形成了以礼对殿为中心,有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朱子阁、思贤台、状元桥、门楼、牌坊、碑郡等众多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

龙首崖

由天池寺遗址前循石级小道而下,行数百级,即可到龙首崖。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深不见底,一块卧其上,直插天池山腰。上覆劲松,下临绝壑,似苍龙昂首,故名。立崖俯视,万丈深谷,只见松涛澎湃,涧中怒流湍急,势如万马奔腾,望此“奇绝”,莫不魂飞魄散,心悸目眩,久久不能平息。但也有相反者。相传明代王阳明,曾瞻顾左右,躬身徐步直至崖端,俯视绝涧,继而转身返回,依然心地平静,成为千古佳话。

崖下曲折奔泻的涧流即为著名的石门涧飞瀑。与龙首崖相拱峙的是铁船峰,如巨舰破浪,昂首挺进;当谷中云雾升起、风光隐现时,神秘莫测,而当云海如絮平铺,巨大峡谷消失时,人立崖上则如在云上。相传古时曾有僧人为修成正果而纵身洁白的茫茫云海,转生西方净土,飘然而去,故又称此为舍身崖。明代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为探庐山奥秘,即从崖下只身牵藤攀援而上,登临天池寺,并进而周游庐山。

龙首崖侧建有一观龙亭。在此观龙首崖最为真切,且可看到龙首崖下面,怪石嶙峋,奇松倒悬,真可谓“天池之石斗奇骨,拔地参天皆怒立”。

锦绣谷



循天桥小径前行,脚底便是锦绣谷,因山花烂漫如锦绣而得名。相传东晋大僧慧远居东林寺时,曾经常来此采药。锦绣谷花开四时,既有满谷纷芳的山樱花、牯岭梅花、云锦杜鹃,又有古今闻名的庐山瑞香花。据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僧人比丘常喜昼寝于谷中巨石上,梦中闻异香扑鼻,醒后发现是此花花香袭人,故名“睡香花”,后人改名为“瑞香”,取其吉祥之意。

锦绣谷以前无路可行,险峻难攀。1980年修一盘山小道,游人可沿这一公里有余的小道尽赏谷间幅幅立体山水景致: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怪松覆壁,泉洞缀岩。还有蟾蜍石的如蛙吞云,竹影寺峭岩的隐显林中,游仙石的仙踪渺迹,人头石的岌岌可危,以及“观音梳妆”、“双狮戏球”、“莲花缀谷”、“鹰嘴探壑”等奇巧布局的怪石群,亦为锦绣谷增添神韵。人行其间,只见路盘松顶上,恍在半空行。加之天风拂衣衫,更觉得缥渺一身轻。所见所经,无意间即生锦绣谷皆锦绣之叹,无怪当年王安石来游时吟出这样的诗句:“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花径

花径位于牯岭西谷,距山镇约二公里。古称“白司马花径”,以白居易曾循径赏花而得名。花径门横额刻有“花径”二字,两侧分刻“花开山寺”、“永留诗人”一联,记录了这一文苑佳话。相传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白居易与好友17人于暮春四月初八上庐山,游至大林寺一带,发现这里的桃花绽开正艳,于是怀着惊喜的心情挥笔写下了《大木寺桃花》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于1961年被毁,花径却曾多次修建,并被辟为公园。现有花径亭、景白亭、花卉陈列厅、动物园及花径湖诸景。

伞顶红柱的花径亭即为白居易当年赏桃花写诗的地方。亭间正中露出一块横石,上刻“花径”二字,相传为白居易手书,1930年被客居山中的学者李拙翁发现。为纪念白居易咏诗一事,他又出资兴建了这座有色彩的方形石亭。花卉陈列厅掩映在林荫下,内有四百多种奇花异草,万紫千红,四季飘香;各式盆景,独出心裁;各种名花,争奇竞艳。动物园中养有金钱豹、孔雀、熊猫等多种名贵动物。

花径湖以其形似提琴,又名如琴湖,为1961年兴建的人工湖。湖面辽阔,湖水清澈,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环境幽雅。湖心立岛,曲桥连接,上缀水榭,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在此既可饮茶赏景,可又泛舟湖上,爽心怡情,妙在其中。

1988年在园西临池、修竹掩映处,建有草顶建筑“白居易草堂陈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于池畔又制作有白居易石像,使花径更增文化气息。

含鄱口

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山势高峻,怪石嶙峋,形凹如口,对着鄱阳湖,似乎要把鄱阳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含鄱口中的含鄱岭是一座长达数公里的狭窄的岭脊,有如口中的舌头,前面有一牌坊,正中上方有“含鄱口”三个大字,左右各刻“湖光”、“山色”二字。岭上中央为一座攒尘式双檐图亭叫含鄱亭,再后是一方形楼台。为望鄱亭。倚亭四望,浩浩荡荡,胸襟顿时为之开阔。这里是看鄱阳湖日出的绝妙佳境,每当晨光微曦,天水一色,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光万道,绚丽多彩,景色迷人。这里也是观看庐山云雾的佳地,游客常一饱眼福,定使你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芦林湖



芦林湖位于海拔1040米的东谷芦林盆地,故又称东湖。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景致优美。此处原是芦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芦林谷地,介于玉屏、星洲两峰之间。1954年在二峰间筑坝蓄水,次年建成。大坝高32米,长120米,宽12米,全湖面积约9万平方米,蓄水120万立方米。湖水洁净清澈,碧清如镜,山色倒影,相映成趣。湖心有两小亭,外观秀丽、精巧,为湖面增光添彩,内则分别用作汲水塔和溢洪道。芦林湖所蓄之水目前为庐山牯岭镇1.3万居民的主要水源。

毛泽东生前曾多次于湖中击水畅游。1993年于桥头建“毛泽东诗碑园”,以纪念其百年诞辰。碑上镌刻着毛泽东手迹《登庐山》、《题仙人洞》和古诗多首。

芦林桥建于芦林湖大坝坝面。全桥体积达3万立方米,系用石块和水泥混交筑成,雄伟宽坦。大桥桥身上段有5个桥孔,溢洪时,五孔喷流,似五条龙飞吼而下,成为壮丽的人工瀑布。此景可立于“蛟芦桥”上观得。蛟芦桥在坝旁峪谷涧底,由桥南踏石阶而下百余级即可到达。
责任编辑:庐山之家网 【 】【打 印】【关 闭】【发表评论

  相关关键词
 本文关键词:庐山冬季旅游攻略
  相关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