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繁體版手机版English庐山文化智能搜索
宗旨: 【 传播庐山文化 弘扬庐山精神 】
口号:【庐山之家 我爱庐山】 创办于:2009年10月1日

  您所在的位置:庐山之家网 首页 > 庐山介绍 > 文化名山 > 正文
搜索

李白与庐山

时间:2012年11月26日 作者:庐山之家网 来源:庐山之家网 点击数:2474
 
图:李白像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著名诗篇《望庐山瀑布》。庐山之瀑,闻名天下,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驻足于庐山瀑布之前,题写了难以数计的赞颂诗篇,但是,李白的这首诗却被人们公推为首屈一指的作品。它以飞动的气势,精当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整齐的声韵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宋代文豪苏轼称赞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句。”这确实不是过誉之辞。

     “五岳为辞峰,四海作胸臆”,这是人们对李白诗歌的称道,也是李白很多诗歌的概貌。天际奔流的扬子江,天上飞来的黄河水,白帝的彩云,峨眉的明月,一幅幅绮丽的图画都活现在李白的笔下。庐山,自然也以她独具一格的风光吸引着李白,据我们所知,李白一生至少五次游览过庐山。

     唐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时,就抱着“四方之志”,离蜀远游,沿着长江流域,南游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这是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第一次跨进庐山的门槛。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南下漫游金陵,第二次游览庐山,屏风叠的“丹崖翠壑”,使得李白流连忘返,久久不愿归去。以后,李白又三次到过庐山,并隐居屏风叠。庐山秀美的山水激发了李白的诗情,他一生以庐山为题或为庐山而作的诗共有十多篇,李白的名篇佳作为庐山增添了光彩,使得她更加引人瞩目。

     诗人的命运必须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通,李白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和“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政治抱负。他一生保持着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和不事权贵的傲岸品格,这样他必然不为当权者所赏识,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就受到两次大蹭蹬,他报国立功的志向终究没有实现。前一次李白正值中年,由友人所荐,被唐玄宗召入京师,供奉翰师。李白一贯“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他哪里愿做那些权贵大臣和斗蹴鬯之徒的御用文人,他毅然摆脱了豪华的宫廷生活,告别长安,浪迹天下。后一次,李白已到晚年,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无辜遭到囚系浔阳。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的处分。李白的这一次不幸遭遇和庐山密切相关。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春,李白偕同妻子宗氏由北往南,经安微宣城一带,最后上了庐山。这时他已经五十开外,老人的心境更能领会五老峰传说的含义,他更加喜爱五老峰了,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五老峰东侧是九叠屏,山连山,相连十余里,绵延如屏,又称屏风叠,李白就在这样一个僻静幽谷筑有“太白读书堂。”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真是感谢大自然为他在人生长途跋涉中,安排了这个短暂歇息的住所,他高兴地唱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诗人以五老为邻,以云松作伴,避居下来。

[1] [2] [3]
责任编辑:庐山之家网 【 】【打 印】【关 闭】【发表评论

  相关关键词
 本文关键词:庐山文化名山
  相关新闻
·季羡林基金会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举行仪式 11月29日 14:4
·方寸之间展示庐山风光 3月23日 22:18
·王羲之与庐山归宗 6月11日 22:0
·专家齐聚南昌话庐山文化 4月29日 6:58
·《庐山高》创江西省当代山水画作品成交价新高(图) 2月16日 12:40
·苏轼《题西林壁》读后感 11月16日 12:40
·《朱熹诞辰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在庐山发行(5张) 10月22日 18:30
·庐山:邮票上的清凉世界(图) 7月23日 7:12
 
  热门文章排行
 苏东坡与庐山
 蒋介石与庐山“夏都”
 陶渊明与庐山
 朱熹与庐山
 王家坡U形谷
 白居易与庐山
 庐山宗教世界——山藏六教
 李白与庐山
 江西地图之庐山
 黄克诚回忆庐山会议:毛主席说朱总司令的发言隔靴搔痒
  焦点图片
  
苏东坡与庐山
  
蒋介石与庐山“夏都”
  
陶渊明与庐山
  
朱熹与庐山
网站简介站长简介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志愿团队特别鸣谢友情链接网站地图热点排行庐山攻略
QQ群一:34208152 站长QQ:给庐山之家站长发消息!
邮编:332100 Email:zylcoach@163.com 地址:中国·江西·九江
  Copyright©2009 - 2023 Mylus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庐山之家网   赣ICP备09012255号